部分华人社团受德国情报部门高度关注,尤其是青田、丽水和温州的社团
《南德意志报》
对于德国华人而言,这是一篇属于非常重要的报道。德国华人可以不理会,但应该要知道德媒是怎么报道的。
报道很多内容我就不重复了。因为我也不知道哪些是该写,哪些是不该写的。我还没打算刻意夸红线或踩雷区。
我只能做到点到即止。当然,如果有谁能阅读付费版原文,那再好不过了。就算是我给大家提个醒,《南德意志报》有这么一篇报道存在。
Georg Mascolo是这篇报道的两位作者之一。我前不久刚介绍过他。他曾经是《明镜》总编后后来转向《南德意志报》,专门写跟情报有关的报道。
能看懂多少,就看各位的悟性了。
实际上,德国安全机构早在2018年就了解到所谓 "海外警察" 的存在。
2021年2月,自称是德国最大的华文报纸的《华商报》对其进行了报道。它甚至显示了青田县派来的 "警察局长"。这个县属于丽水,是中国东部一个拥有250万人口的城市。根据该报告,德国被整齐地划分为五个区,其中一个区有一个奇怪的名字 "德国中西部"。据报道,海外警察不仅驻扎在法兰克福,还在杜塞尔多夫、汉堡、柏林和慕尼黑附近。
根据《南德意志报》的信息,德国安全当局现在还知道由另一个中国城市组织的 "海外警局": 温州。温州也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百万人口城市。当然,这里没有使用 "警察局" 一词,中国华人将这些设施称为 "服务站"(或服务中心)。据说他们的德国总部设在波恩附近的博恩海姆(Bornheim)和诺伊斯(Neuss)——与丽水的 "海外警察" 一样,他们的负责人是中餐馆的老板。
博恩海姆的 "服务站" 显然,不仅以数字的方式向同胞提供服务,而且还在一个真正的办公室里提供服务,例如,文件扫描仪以及电子签名和面部识别的设备和软件。据德国安全部门称,该设施的负责人在莱茵地区有良好的关系网。据说他本人是一个狂欢节协会的主席。同时,他还运营着一个中国侨民协会,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一张照片:在营业场所的协会标志上方有 "温州华侨服务社" 的标志。
这名男士和大多数在德国境内的援助人员一样,他们都是德国公民。
你越仔细地观察有组织的华人侨民网络,你就能找到越多的信息。在德国安全圈子里,甚至有 "深不可测" 的说法。
由于与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有密切联系而被记录在案。例如,丽水的每个海外警察站都有一个 "主任" 和两个 "副主任",他们在德国这里通过微信群和会议聊天平台Ding Talk进行联系。
在此期间,很难判断德国的 "海外警局" 是否真的被关闭。在第一批媒体报道后,相关人员至少变得更加谨慎,某些迹象已经消失了。然而,德国安全当局认为,他们继续从事跟以往相同的工作。关于他们的姓名与手机号,甚至都还出现在德国中文报纸上。
在巴伐利亚,一位负责人的名字出现在一家距离慕尼黑20公里外一个小镇上的一家中餐馆的印记上。
这位出现在中文报纸上的中餐馆老板——据称是德国南部负责人(或联系人)——愿意跟本报记者交流,但不能提到他的名字或他餐馆的名字。这会影响他的生意。
这位中餐馆老板表示,称自己是一个所谓 "海外警局" 的负责人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 "误解"。
但他确实从这里协助他家乡地区的当局。这位餐馆老板强调: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警察没有关系。他只是帮助像他一样来自丽水与青田地区的大约一万多人,帮助他们更新驾照。这在大流行病和旅行困难期间是必要的,因为人们不能像通常那样飞回中国。"我没有得到报酬,这就像志愿消防队一样," 该男子说。
当他被问起,是否有参与任何关于同胞被窥探时?他回复说: "这简直是胡说八道。" 他从清晨到晚上11点都在他的餐馆里,他甚至不记得他最后一次度假是什么时候。他怎么可能有时间从事任何警察工作?此外,这位中餐馆老板说:"在德国有德国的法律。中国当局在此没有发言权。"
联邦宪法保卫局(Verfassungsschutz)没有一个人相信这类机构只负责处理(更新)驾照问题。多年来,"这" 一直让德国安全当部门感到担忧。
事实证明,德国没有比巴伐利亚州更适合这种担忧的地方。大约在十年前,德国法院对某人做出判决。为避免被驱逐出境,对方选择自愿离开德国。
在柏林,"警察局" 位于政府区附近的一家餐馆,外交部就在拐角处。这位被列为 "警察局" 负责人的人将餐厅的标志设置为 WhatsApp 的头像。
此人还因其对祖国的特殊承诺而引起关注,例如,他参与 "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" ——指中国台湾。据说他在()的人脉广泛而密切,会有很多东西要和他讨论。
(按照报道上下文来看,这两位作者应该亲自拜访过这位柏林中餐馆,意图想见一见这位老板)
于是(我们)坐在桌前,点了一份午餐。在喝汤之前,一个女服务员出现了。
她说,不幸的是,老板不在这里,他正开车送他的妻子去机场。
他是否有名片?有。
他很多年前就不是这里的老板了,不幸的是,他只是忘了改该网站上关于他的信息。
如何联系他?不幸的是,他们不知道。
也许能通过报纸报道中 "警察局" 负责人 的手机号码?
这名男男士接听了电话,但当他听到有记者在线时,迅速又挂断了。此后,他对所有电话进行筛选。即便是通过电子邮件和WhatsApp留下书面询问,他没有答复。
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。我去年曾经就此问题做过一期报道。想不到《南德意志报》,尤其是这位Georg Mascolo一直在跟进,还做了深入调研。
我不清楚其他华人怎么看待这类报道。
我觉得,最主要的是要事先解释两个疑问。
第一: 这是德国情报部门故意刁难德国某些华人社团吗?
第二: 貌似某些德国华人社团跟德国内政部、外外交部和宪法保卫局就德国法律理解的正确性不一致。否则就不会成为情报类新闻了。
对某些华人社团而言,某些事太过正常了,无需大惊小怪。但对德国有关部门来说,某些事太不正常了,必须高度重视。
某些人或许认为,我不应该报道这篇文章。但我不这么认为,应该第一时间报道。
首先,按照我的信息而言,德国内政部、外交部与安全部门已经高度关注 "这些事"。如果我不报道——加上这篇《南德意志报》文章又是付费文章——能看到的人少之又少。
既然有这么一篇关于德国华人社团的重要文章——毕竟宪法保卫局、内政部和外交部也都在关注——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吗?
早知道比晚知道更好。
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我也要先消化一下。
但有一点我敢肯定,也是值得德国华人思考的问题: 绝大多数德国华人都不是这类社团成员,但假如德国安全部门(有意无意)都误以为所有德国华人都跟这类社团有关联,是否会对整体德国华人产生负面影响?
如果德国安全部门(包括联邦与各州内政部与外交部)与媒体(包括这篇《南德意志报》的文章)的做法是一种对在德华人的诬陷与抹黑,文中所提到的华人社团是否采应站出来,该取法律措施维护大家的利益?
毕竟,最终解读德国法律的是法院,不是内政部、外交部或安全部门。仅仅挂对方电话是没用的。问题不会因此而消失,应该积极 "出击"。
多年来,我一直强调,如果遇到不公平待遇,不要躲躲藏藏,而是勇敢地站出来。
如文中所言,很多人都拿着德国护照,理应熟知德国法律(如果不懂德国法律,是一位法盲,入德国籍不就成为一个笑话了吗?)现在被人 "误解",自己又不愿出面澄清,这样是否会牵连其他更多在德华人同样遭 "误会",毕竟他们多数人并不是你们的成员。
我希望不会。看样子,有关部门,包括《南德意志报》记者应该对此做了调研。关于文中所提到的社团,他们的领导人经常出现在某些中文报纸上(有名有姓有照片有地址有电话号,深怕别人不知道)。关于这类社团的领导人,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之前看过很多类似报道。比如,一个只有50人的社团往往有一位主席,48位副主席,一位名誉主席。当然,我不是说所有在德国华人社团都这样。但凡社团名字很响亮的,基本上都这样。
我曾经的真实感受是: 很疑惑,莫非这些人加入社团的原因就是为了当领导,给自己挂一个响亮的头衔?社团几乎全是有头衔的大领导。
由于我此前还在上大学,参加过竞选,自己也是学生会议员。对这些非营利组织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。一般情况下是一位主席(或负责人),一位(或两位)副手。人数超过几十万的组织也只有四到六位副主席。当我首次接触到这类华人社团的组织结构时,第一时间真的被吓到了,感觉他们超牛掰。当时我就想,能拥有数十位副主席的社团,其成员数量最少也应该在数百万以上。后来才发现,这是假的。
我想说的是,退一万步说,假如这类社团的活动在德国法律上有不当之处,基于这类社团的组织结构以及其成员普遍喜欢曝光自己(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响亮头衔),德国有关部门查起来也相当容易。按照目前信息来看,德国宪法保卫局应该也有懂中文的人。
总而言之,个人认为,从德国宪法保卫局与德国媒体的角度来看,这件事还没完。还会有后续报道(我原本以为不会又或许报道了)。或许还会挖掘出更多他们认为应该备受安全部门关注的信息。
假如有人觉得这篇报道对你有帮助,无需谢我。但假如有人觉得我不应该报道这方面的内容,希望你们手下留情,不要恶意举报,直接忽视我的存在就行。❖
为避免今后跟大家 "不情愿" 地不辞而别,并继续保持联系,再向大伙推荐两个公众号。
因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推送规则改了,很多读者不能及时看到更新文章。根据最新规则,建议如下:加星,成为“常读”用户;或看完文章点右下角的“在看”。